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郑和奉命下西洋,为何随身不带年轻女子,却是一船老妪与接生婆
地理大发现时期是一个文明的分界线,欧洲涌现出达伽马、哥伦布、麦哲伦等优秀航海家,他们驶过各个大洋,进行了沟通全人类的探险。而古老的东方古国,在以上几位之前,就出现了我们伟大的航海家、外交家--郑和。
郑和原本姓马,是阿拉伯语穆罕默德的汉化姓,祖上是中亚的色目贵族,族人即咸阳世家。家中长辈有远游伊斯兰圣地麦加的经历,在此文化背景的熏陶下,郑和同海外结下不解之缘。
郑和10岁时,因战乱与云南亲人走失,被明军带至南京,净身后被送至燕王朱棣府上。在燕王帐下效力,因其在郑地立功,获赐郑姓,升任内官监,以嘉功绩。凭借自己的政治敏感和军事素养,郑和得到了成祖朱棣的赏识,仕途大好。
东亚朝贡贸易体系在明朝时达到又一高峰,明朝精练海军,海军实力可谓世界之最,这为郑和出海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支持。明朝商业、手工业的兴盛以及商人群体本身的发展壮大,都有着加强海外联系的诉求。成祖朱棣笃信佛教,佛教团体也希望能远行传教。再加上希望元朝开疆拓土的一干官员,诸多因素促成了郑和的成功出海。
郑和所率的船队人数近三万,而麦哲伦所统的水手不到三百人,郑和的船员包括教谕、买办、医师、勇士、力士等等各类人员,郑和乘坐着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型宝船,带着浩荡的船员队伍,七下西洋,到往过木骨都束、阿丹、苏门答腊、暹罗、爪哇等三十余国,扬我大明国威。
郑和出海时会特制一艘小船搭载数十老妪,这些都是裁缝、医师、稳婆。古代的衣物不如当今的衣物耐穿,缝补衣物费时费力且是个技术活,置备过多衣物有会浪费船体空间。在海上航行时,裁缝负责缝补船员衣物,着陆时,医师、稳婆向当地居民传授医术,有力推动了沿线各地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。
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的路上,郑和因过劳逝世,享年62岁,赐陵南京牛首山。
郑和船队七下西洋,与亚非多国结下了友好关系,深度拓展了各个层面的交流,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海上丝绸之路,泽被后世,功在千秋。最重要的是,郑和的七次出海都是和平外交,将中国主和反战的理念传遍东亚文化圈。郑和的壮举在当代中国仍被怀念,1405年7月11日是他第一次出海的日子,如今被定为"航海日",以纪念我们乘风破浪的航海家。
也会有人觉得郑和的出海没有取得地理大发现那样的成就,常提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,却选择性无视美洲的血泪控诉。何以伟大?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,但笔者以为,600多年前,阿婆踏浪远行,到非洲部落接生过几个健康的孩子,这就足够伟大了。有时候,人们过于执着小大之辩,把伟大看小了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中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